摘要:强制报废万公里的规定,是针对车辆的经济效益、安全性、环保性等多方面考虑制定的。然而,在实际执行中,是否合理存在争议。从车辆的使用年限、行驶里程、安全隐患以及环境污染等四个方面,分析强制报废规定的合理性。
1、车辆的使用年限
车辆的使用年限是强制报废的主要考量因素之一。根据现行规定,轿车使用达15年及以上的需报废。这一限制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因为15年以上的老旧车辆存在着动力损失、零部件老化、养护难度大等问题,其维护成本将远高于购买成本。此外,老旧车辆有可能存在类似头枕、安全带等被人为删除等严重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但是,有些车辆在保养良好、行驶里程少的情况下,15年并不代表它就已经达到了该强制报废的地步,这种车辆损耗较小、性能良好,如果严格要求强制报废,显然会带来很大的浪费。因此,在考虑强制报废时,应当考虑车辆的使用年限,同时也应该根据车辆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减免。
2、行驶里程
除使用年限外,车辆行驶里程也是强制报废的重要因素。根据规定,达到10万公里及以上的车辆需要强制报废。这一限制的出台也有其合理性,因为超过10万公里的车辆,经常性维修及更换配件成本将逐渐增加,车况的安全性及可靠性难以得到保障。并且超过10万公里的车辆排放污染物较多,这对环境及人体健康均带来不良影响。
然而,在实际车辆保养和使用中,有些车辆经保养维护得当之后,仍然具备良好的性能和安全性,这些车辆往往存在米多的机会被用作二手车,但如果强制报废,将造成浪费。因此,在执行报废规定时,应该思考如何尽可能地保留这些未达到强制报废条件的好车。
3、安全隐患
无疑,车辆的安全是确保驾驶者人身安全的重要因素。车辆已经存在了严重的安全隐患,需要被强制报废。例如:
1、汽车有重大危害人身安全的缺陷或隐患,无法通过技术维修等方式消除;
2、汽车发生重大事故,并被评定为“折旧率达到严重程度”的,需报废;
3、使用过程中发现变造或者骗保等问题。这种车辆,对其他司乘人员的生命安全都产生了极大的威胁,不得不被强制报废。
但是,有些车辆只是因为小型故障因而强制报废,对于这些小故障车辆,加强维护管理可以将它们变成可靠并有用的资产,例如租赁公司常采取从市场收回的弃车再次投入到租赁市场,合理利用这些资源,也可以起到节约消耗和保护环境的效果。
4、环境污染
关于车辆强制报废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就是对环境的污染影响。排放标准提高,达不到污染排放要求的车辆需要被强制报废。这有助于减少特别是高排放尘埃车排放,降低环境污染,有助于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但是,存在一些车辆明显好于强制报废机制的标准,但因为政策原因不能够合理利用,因此它们往往成为各个地方交通堵塞和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在执行环境规定时,各级政府和交通管理部门要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尽可能的减免强制报废的压力。
总结:
虽然车辆的强制报废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环境、人民生活有着很大的贡献,但对车辆的强制报废也应该实事求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因此,在推行车辆的强制报废机制时,应该因地制宜、谨慎推行。
本文由汽车报废资讯中心 https://39an.com 整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