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8年6月1日至6月15日这半个月内,滴滴平台上相继发生5起顺风车安全事故,造成多名乘客的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滴滴遭受舆论风暴,走过了8年的滴滴风波早已不是第一次,一路走来坎坷与挑战始终伴随着滴滴。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安全管理、法律纠纷、品牌声誉四个方面对滴滴风波8年:一路走来的坎坷与挑战进行详细的阐述。
1、历史背景
滴滴出行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中国网络打车服务平台,总部位于北京。2015年,滴滴与快的合并,成为中国打车市场的主角。2018年6月,连续5起顺风车安全事故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滴滴再次成为焦点。事发后,滴滴遭遇政府调查、用户猛烈抨击、投诉层出不穷等,业绩和声誉受到了巨大影响。
滴滴风波的问题由来已久。2016年5月,一名女大学生乘坐滴滴顺风车被司机杀死,当时趁机顺便做一些不属于车辆保险所承担的停车损失、违约金等费用;2018年5月,滴滴所表示的女乘客被滴滴快车司机强奸骚扰事件被媒体曝光;2018年8月,安监部门对滴滴违规情况做出了行政处罚。
虽经历多次风波,滴滴在市场上的份额和用户数量仍居于行业首位。不过,从事故的角度来看,滴滴的安全管理依然面临巨大挑战。
2、安全管理
滴滴平台在安全方面陷入白热化状态,“零容忍”成为新常态,但是如何使承诺落地受到了质疑。针对这些事件,滴滴高层表示,将会全力把滴滴打造成一个“高效、透明、安全”的平台
在管理上,滴滴已经成立了安全部门,管理呼叫,行程等方面。曝露滴滴司机违规、安全隐患、车辆质量问题的平台模式已经形成了。由于顺风车的司机和车辆未经过严格审核,而且乘客的守护机制被发生改变。国家政策和社会道德底线的充分保护尚未建立。
滴滴对于事故的处置并不理想,在长时间内都没有明确的程序来处理用户的投诉举报。曝光今年1月17日一起特殊事件:山东寿光市一女子打车后凌晨失去联系,传说遭到司机杀害,居然在老旧、并不安全的微信公号上接受业务举报。牵涉到重大凶杀案件,而维护用户权力、保护用户的安全隐私等原则却被滴滴淡化。
3、法律纠纷
2018年5月,滴滴快车拥有318名司机因违反公共安全管理行为被警方查处。作为互联网服务平台经营者,滴滴快车被认为对这部分司机交通违法行为负有连带责任。随后,有业内专家认为,通用型互联网交通平台应按照其所涉及的行业具有的特性,承担一定的主体责任。
去年,经过旷日持久的官司后,一审安徽法院针对梧州一民间车主接客运营类案件宣布判决,兵分两路进入第二审。中国联通服判�?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人民法院依法判决,滴滴出行公司支付诉讼费及折旧修理费、农用车司机杨某赔偿原告各项损。这也既是继Uber改为神州专车后,滴滴出行在重要样本案件的审判中败诉,进一步维护了民间运营面对交通服务于执法监督的正常进行的权利。
到2018年12月,滴滴再次遭遇法律诉讼,武汉一天津女青年乘坐顺风车后遭遇性侵犯,此后该女青年提交了诉讼,要求滴滴补偿经济损失、精神损害赔偿金及相应的维权及律师费用损失。该案成于2019年3月28日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4、品牌声誉
滴滴品牌在风波中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掉了不少用户。滴滴所信任的广告代理商也在滴滴平台安全问题打击广大客户和投资者中的贡献者名单之中。18日下午,滴滴发布了一份声明,称已将缺乏实名认证计费车辆下线,并与车主进行了一书一信的沟通,强调对用户的安全和数据保护。此外,滴滴在官网上发布的公告,称将对全部高频且矛盾值很大的订单启动流调核实,未来的开展中全面提升司乘人员的安全感,同时加强和扩大对一些有问题司机的人员管理。近日,滴滴再次发表晋豫省将实名认证计费车和原先原有的车辆进行匹配。
总结:
滴滴风波早已不稀奇,但是每一次风波都能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使得滴滴打造“高效、透明、安全”的平台,严格管理和规范司机的行为,重视用户权益和隐私问题,对安全事件进行快速处置和处理,这才是滴滴要回复用户和市场信任的关键所在。希望滴滴在以后的经营发展中能更加注重安全管理,提高服务品质,恢复用户信心。
本文由汽车报废资讯中心 https://39an.com整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