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营转非车四年后或可回归营运,这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来缓解新能源汽车的压力。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此做详细阐述:政策解读、回归的必要性、营转非车的现状、营转非车的优劣势分析。
1、政策解读
2013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印发新旧动能转换重点工作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在其中明确表示,鼓励将符合条件的营运柴油车和重型燃油车营运证转换为非营运柴油车和重型燃油车车辆标志。根据政策,营转非车可以解决报废车辆有新车可替代的问题,同时还节约了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政策方案之前,国家已经实施了一些针对这类车辆的限制措施。例如,北京在2017年4月全面禁止了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柴油车进入市区,这也就意味着,想在市区内用营转非车营运的企业必须要有符合标准的非营运车辆配合使用。
而到了2019年,国家新的政策再次提到鼓励营运车辆标准为国五及以上的车型,并同时将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的营运车全面淘汰,这也再次为营转非车提供了新的契机。
2、回归的必要性
尽管新能源汽车日益流行,但是背后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和产业链还不完善,导致其价格较高,市场需求不足;另一方面,由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尚未完备,很多厂商在生产中没有考虑到整车的熟练度,出现了大量的生产质量问题和真实续航能力的问题。由此也带来了不少关于新能源汽车安全水平的质疑。
这种情况下,营转非车成为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就业岗位的需求不断提升,开展营运业务成为了民营企业的重要方向之一。这些企业面临一个刚需,那就是能够快速、低成本地投入运营的车辆,而在目前的情况下,营转非车能够为这些企业提供可行的方案,节约大量的人力成本和资金投入。
3、营转非车的现状
不可否认的是,目前能够回归营运的营转非车数量还不多,主要的原因在于该政策的实施时间还不够长,很多企业还没有完成营业证的换证手续。此外,政策的解读和实施也存在一些程度上的不足,如不同地区对营转非车的解读存在差异、审批周期较长等问题都影响了营转非车的回归进程。
但好消息是,政策的实施效果还是显而易见的。在2018年小汽车市场表现疲软的背景下,商用车市场依然保持强劲增长,有13.34万辆次商用车完成了营业证换证、营转非车上牌工作。
同时,在一些地区,营转非车试点方案显著提高了车辆的利用率。例如,江苏苏州市制定了“营转非”政策试行方案,在营改非车的年限等方面做了细致的规定,使得有部分的出租车司机选择营转非车,实际证实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降低汽车的成本和提高利润空间。
4、营转非车的优劣势分析
优势:
1)对于有大量报废车掉底的城市,能够减轻新能源车辆的压力,也更利于环境保护;
2)营转非车在相对短时间内就能够投入使用,满足商家的快速创收需求;
3)营转非车可以降低成本并提高利润空间,也有助于提高出租车司机的收入水平。
劣势:
1)营转非车设备老化、安全性能较差等问题,给市场带来不稳定因素;
2)政策的执行存在差异和不足,导致营转非车政策市场化程度有限;
3)在技术和安全方面表现欠佳的营转非车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声誉和安全性,需要市场以及政策监管的双重作用。
总结:
营转非车为新能源汽车过渡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尽管目前回归营运的车辆数量还不足,实现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和限制,但政策的推行仍然为市场提供了合理的参考和借鉴。未来,随着政策的完善和市场的需求,营转非车将会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本文由汽车报废资讯中心 https://39an.com 整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