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就注销公司后仍可起诉?探究法律责任界限进行详细分析,主要探讨有哪些情况下注销公司后仍能够起诉,以及在这些情况下责任的界限在哪里。文章将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注销公司后发生的侵权行为;二、侵权行为发生于注销前但于注销后才被发现;三、注销前的公司负有的法律责任继续存在;四、注销公司后被法院认定新增的适格人等。通过这四个方面的阐述,为读者提供注销公司后是否还具有法律纠纷解决能力的答案。
1、注销公司后发生的侵权行为
如果发生的侵权行为是在公司注销之后发生的,那么注销公司并不会让侵权行为自动得到免责。当侵权行为方被追究法律责任时,法院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正确确定侵权的时间节点;二是侵权方实际掌控的财产范围。
在确定侵权时间节点时,法院一般会采纳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对侵权行为或其后果进行推定;二是根据刑事案件判决书确定。
在确定侵权方实际掌控的财产范围时,法院将通常采取查封和扣押等措施,以确保作为侵权赔偿的财产能够到位。
2、侵权行为发生于注销前但于注销后才被发现
一般情况下,侵权行为发生后,权利人有两年的诉讼时效期。但如果侵权行为发生于注销前,而侵害的权利人直到注销后才有知情权,权利人可以在知道侵权行为之日起两年内起诉侵权方。这意味着,注销公司的行为并不能让权利人的法律救济权利失效。
3、注销前的公司负有的法律责任继续存在
注销公司后,一些法律责任仍然继续存在。比如说,对公司违法行为的处罚决定、债权债务问题、公司对外承担的法律责任等,都不会因公司注销而获得免责。
如果公司注销时还存在未清理的债权债务,债权人仍然可以向注销后的公司提起起诉。如果注销后的公司无法履行债务,公司的股东和其他实际控制人也可能承担连带责任。
4、注销公司后被法院认定新增的适格人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公司注销后对外可以继续接受诉讼,并且在诉讼中可能会出现新增适格人的情况。
比如说,公司在注销后,原股东卖出了自己手中的股份,新买入的股东如果有诉讼权利,同样可以成为适格人出现在诉讼中,通过诉讼来保护自己合法的权益。
在这种情况下,法院必须确定哪些公司行为涉及到了新股东的利益,以及新股东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界限在哪里。
总之,注销公司并不意味着公司就能够逃避法律责任。法院将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公司注销后仍能否接受法律诉讼,以及责任的界限在哪里。
本文由汽车报废资讯中心 https://39an.com 整理。
评论